深度|被字节收购后再创业:硅谷100天,写在Aibrary正式上线前
深度|被字节收购后再创业:硅谷100天,写在Aibrary正式上线前2025年初在硅谷创立 Ouraca Inc.,专注打造新一代“AI native” 的终身学习产品线。首款产品 Aibrary正式版即将上线:是全球首个专为个人成长打造的 Agentic AI,它不仅帮助你获取知识,更陪你思考,激发动机,引导行动,让成长真正发生。通过个性化播客、认知引导与行动建议,Aibrary 将书籍与专家洞见转化为你专属的学习旅程。
2025年初在硅谷创立 Ouraca Inc.,专注打造新一代“AI native” 的终身学习产品线。首款产品 Aibrary正式版即将上线:是全球首个专为个人成长打造的 Agentic AI,它不仅帮助你获取知识,更陪你思考,激发动机,引导行动,让成长真正发生。通过个性化播客、认知引导与行动建议,Aibrary 将书籍与专家洞见转化为你专属的学习旅程。
自 2021 年夏季 GitHub Copilot 以预览版问世 以来,编程助手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。这类工具最初被用作增强型代码补全工具,而 Cursor、Windsurf 等产品则迅速转向了 Agent 交互模式: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触发,助手能自主执行修改代码文件、运行终端命令等操作。
今天 ,OpenAI 开源了俩模型:120B/20B 117B 的 gpt-oss-120b 对标 o4-min,按官方说法至少需要 80G 内存,推荐使用单卡 H100 GPU 而刚买的的游戏本,刚好满足gpt-oss-120b 的部署条件
过去,对于普通人来说,考试几乎决定一切。「优绩主义」的单一评判体系在无形中将社会分层。而今天,AI 已经比绝大多数人更有用了,当 AI 用一元钱的成本,完成一个人类博士的工作时,曾经代表「自我价值」的学历、职位、履历..... 正开始失效。
你有没有发现,AI 应用生成平台们正在走向一条与大家预期完全不同的路?很多人原本以为这会是一场血腥的零和游戏,大家会在价格战中厮杀到底,最终只剩一家独大。但现实却让人意外:这些平台不但没有互相厮杀,反而开始各自寻找差异化的定位,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共存共荣。这让我想起了大语言模型市场的发展轨迹,同样出人意料,同样充满启发。
上周我写过一篇AI产品自用分享,当时我说,AI知识问答方面,我会选择openai o3和豆包。
华为版本CUDA,全面开源开放! 最新消息,华为宣布为其昇腾AI GPU开源其CANN软件工具包。
AI在KTV中广泛应用生成荒谬MV(如猫狗军事训练或高速变幻画面),以规避版权成本,但用户遭遇精神冲击。类似低质AI内容蔓延广告领域,引发“脑腐纪元”,意指信息过载导致智力退化,暴露降本增效的文化代价。
当AI智能体(Agent)开发的浪潮涌来,很多一线工程师却发现自己站在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:左边是谷歌、OpenAI等巨头深不可测的“技术黑盒”,右边是看似开放却暗藏“付费墙”的开源社区。大家空有场景和想法,却缺少一把能打开未来的钥匙。
7月底 Black Forest Labs 和 Krea 合作开发的高级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 Flux.1 Krea Dev,最近终于有时间进行测评了。Flux.1 Krea Dev 是基于FLUX.1 dev 模型进行蒸馏的,参数规模12B,专注于提升图像的美学和真实感,避免了常见的 AI 生成痕迹(过度饱和或不自然高光等等),更倾向于追求自然细节、照片级真实感和多样性。